51pcmc品茶2024官网-同城新茶,附近学生200元一个小时,全国空降同城服务88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学习 >> 媒体述评

以国际教育为桥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

来源:广西日报发表时间:2025-04-23 20:5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具体任务。国际教育合作是加强国际传播、增进人民相知相亲、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举措。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是中国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而且随着“留学广西”品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每年招录留学生人数还在稳步提升。要用好这一交流渠道,将弘扬中华文化以及深化文化交流互鉴融入国际教育之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在东盟国家的传播,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作为深层次的认同,是推动中华文化在东盟国家有效传播的基础?!叭死嗝斯餐濉钡闹匾凼鲋哺谥谢幕?,推动构建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离不开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参与者,是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的纽带。通过向留学生弘扬中华文化,让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于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高校是培养留学生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向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他们对中华文化认同的重任。应将弘扬中华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制度措施进行研究部署,夯实组织基础,运用自身特有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文化资源优势,在国际教育中加强中华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传统技艺、民间故事、节日庆典、非遗技艺等的收集、整理,精选容易产生共鸣的内容,将其融入留学生校园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除此之外,在国际教育的开展过程中,还需不断创新表达形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5G网络、数字博物馆、VR体验等现代技术手段,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强化语言教学,丰富传播范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字对于促进不同国家间相互理解、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高校在开展国际教育时,要加强对留学生的中文语言教学。在具体措施上,首先要积极促进语言学习与交流。加大对汉语言专业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为来华留学生建立语言交流平台,通过日常交流、共同学习等方式,在提高他们语言水平的同时增进中外学生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使留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其次,高校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大力开发“文化+”融合课堂??梢酝ü杼厣幕纬蹋鹤盅荼?、传统哲学、非遗技艺等嵌入课堂的学习,并依托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具体科目内容,将汉语言教学更好的纳入国际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之中,使其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独特魅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文化水平和传播能力。要让留学生学好中文,了解中华文化,教师首先自己得精通中华文化经典、博学中华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与日常生活中融会贯通、顺手拈来,在了解和尊重各国文化差异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向留学生讲授中华文化。高校应通过专业培训、学科研讨、校本研修等方式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手段,提升留学生的体验感。通过建立文化体验中心、实景教育基地,构建浸润式的文化体验,以更加生动的形式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

  深化文化交流互鉴,营造良好传播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惫辉谟诿裣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通过深化文化交流互鉴,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播氛围,是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提升文化认同的有益手段。应大力打造国际教育合作共同体,完善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多层次的国际合作网络,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平台对接,推动与国外知名高校共建高水平课程;设立文化传播相关研究课题、深化“政产学研”协同机制,丰富中文数字学习资源,提升国际中文教育覆盖面。加强社会引导,形成共识,积极营造良好的中华文化传播氛围,推动文化交流互鉴走深走实。高校首先需要倡导多元文化共存的理念,尊重并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梢酝ü侔旃饰幕诘然疃?,展示各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为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高?;褂橹故局谢幕攘Φ慕涣骰疃?,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播氛围。通过举办中国传统节日庆典、中华文化沙龙等活动,组织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艺术展览,以及邀请专家学者、艺术家举办讲座和表演等系列措施,为来华留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中华文化的机会,从而不断增强来华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使其从中国故事的旁观者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发声者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者。(梁然)